重游香雪海[原创]
苏州太湖梅花节从1997年开始举办,梅花节以西山林屋梅海和光福香雪海为两大赏梅区,其中林屋梅海是中国梅文化活动中心,驾浮阁为赏梅最佳处;光福香雪海是赏梅历史最为悠久,文化底蕴最为深厚,享有“香雪梅花甲天下”之誉,乾隆皇帝曾六度赴香雪海赏梅踏春。
光福香雪海梅花品种繁多,以千叶重瓣白梅为主,红梅、绿梅、紫梅、墨梅等,应有尽有。花开时漫山遍野,回环数十里,花光映照,暗香浮动,仿佛身临香国仙境。
光福探梅由来已久。唐朝的陆龟蒙、宋朝的范成大、元朝的倪云林,都曾徜徉光福山水花木之间,留下了许多吟咏佳作。范成大的《梅谱》,可说是宋代光福梅花的写照。到了清朝,康熙和乾隆南巡时,前后共有九次都到光福香雪海探梅,并留下了许多御制诗文。江苏巡抚,著名诗人宋荦,有感于花光如雪,流溢似海,遂题名“香雪海”,刻于岩崖。光福探梅极一时之盛,“香雪海”名动天下。“梅痴”吴昌硕在思念香雪海梅花时写道:“十年不到香雪海,梅花忆我我忆梅。何时拿舟冒雪去,便向花前倾一杯。”
“一片一片又一片,两片三片四五片,六片七片八九片,飞入梅花都不见。”在如今邓尉山麓的香雪海,康熙的梅意依旧。来到景区,可入园探梅、登楼观梅、进廊揽梅、登山赏梅,全身心都会浸透了梅。
下边我收录了古时几位玩过香雪海的文人雅士的诗文和坛友一起欣赏:
梅花绝句(之—)
陆游
闻道梅花圻晓风, 雪堆遍满四山中。
何方可化身千亿, 一树梅花一放翁。
雪梅
宋?卢梅坡
梅雪争春未肯降,骚人搁笔费评章。
梅须逊雪三分白,雪却输梅一段香。
红 梅
苏轼
年年芳信负红梅,
江畔垂垂又欲开。
珍重多情关伊令,
直和根拨送春来。
山园小梅
林和靖
众芳摇落独暄妍,占尽风情向小园。
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
霜禽欲下先偷眼,粉蝶如知合断魂。
幸有微吟可相狎,不须檀板黄金樽。
早梅
张谓
一树寒梅白玉条,迥临村旁傍溪桥。
不知进水花先发,疑是经冬雪未销。
梅
王安石
墙角数枝梅, 凌寒独自开。
遥知不是雪 ,唯有暗香来。
今天是2009年2月14号情人节;光福第十三届梅花节的第一天,我一早起来就往香雪海出发,这次已经是我第十六次游香雪海了,因为是老游客加上本地人,所以门票是一概免了的。因为是梅花节,加上双休日,人相当的多。好在我到那里时时间还早,所以人不算多。先去了香雪海,在香雪海闻香阁前边看到了二个老朋友。他们多在那儿摆了个摊卖橄榄核雕刻,那时人还不多,我和他们聊了会儿,就独自转游了。正好赶上梅花盛开的时节,站在半山腰的梅亭看出去,一片错落有致的梅林宛如雪花般的堆积在枝头。香雪海,这个名字确实再贴切不过了。天下看梅花的地方数不胜数,但是像香雪海这样有特点的,却还是独此一家。再上山顶在望湖亭里望下看能看到远处若隐若现的太湖及群山中的小山村和寺院,别有一种意味;从香雪海出来,再到司徒庙,人已经开始多起来了。不过因为要门票,很多游客到门口就驻足了,所以里边很清静,很爽。在临湖的小筑,泡一杯碧螺春茶,品茶赏景闻香,实在太舒服了。司徒庙里有一组清奇古怪的树群,已有2000多年的历史。是难得的一宝。我出门时带了自已的破相机。拍了很相片,发来与坛友一起欣赏。
scre
sc
screen.
s
screen.width*0.65) {this.resized=true; this.width=screen.width*0.65; this.alt='点击在新窗口浏览图片';}" border=0>
sc
>
苏州李建丰 诚交天下友
QQ:196873890
短信:13372189281
信箱:szgfljf@htchl.com.cn
评论